在
钢结构厂房加固改造施工过程中,需从施工前准备、施工过程控制、安全防护、质量验收及后期维护等环节严格把控,以确保工程安全、质量与进度。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:

一、施工前准备阶段
全面检测与评估
结构检测:对原厂房的钢结构进行全面检测,包括构件尺寸、材质、锈蚀程度、连接节点(如焊缝、螺栓)等,评估其当前承载能力。
荷载分析:根据改造后的使用需求(如增加设备、改变用途),重新计算结构荷载,确保加固方案满足新工况要求。
地质勘察:若涉及基础加固,需确认地基承载力,避免因地基问题导致加固失效。
加固方案设计
针对性设计:根据检测结果,制定针对性加固方案(如增大截面、粘贴钢板、增设支撑等),避免“一刀切”。
可行性论证:方案需经结构工程师审核,确保加固后结构体系合理、传力路径清晰。
审批备案:涉及重大改造时,需向相关部门提交方案并获得审批。
材料与设备准备
材料验收:钢材、焊接材料、高强螺栓等需符合设计要求,提供质量证明文件,并进行复验。
设备检查:施工机械(如吊车、电焊机)需定期维护,确保安全运行。
二、施工过程控制
基础加固施工
地基处理:若地基承载力不足,需采用注浆、扩大基础或桩基加固,确保基础稳定。
基础开挖:开挖时避免扰动周边土体,防止基础位移或倾斜。
连接处理:新增基础与原基础需可靠连接,采用植筋或化学锚栓时需严格控制钻孔深度和清洁度。
主体结构加固
构件加固:
增大截面法:新增截面需与原构件紧密贴合,焊接或螺栓连接需满足规范要求。
粘贴钢板法:钢板表面需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,胶粘剂需均匀涂抹,固化后检测粘结强度。
增设支撑:支撑位置需准确,与原结构连接牢固,避免偏心受力。
节点加固:
焊缝加固:需清除原焊缝缺陷,补焊时采用与原焊缝相同的工艺。
螺栓连接:高强螺栓需初拧、终拧到位,扭矩值符合设计要求。
施工顺序与协调
分阶段施工:按“先基础后主体、先主要后次要”的顺序施工,避免局部荷载过大导致结构失稳。
交叉作业管理:与电气、管道等专业协调,避免施工冲突。
三、安全防护措施
人员安全
安全培训:施工人员需经安全培训,熟悉高空作业、焊接等危险作业规范。
防护装备:配备安全帽、安全带、防滑鞋等,高空作业需设置安全网或防护栏。
应急预案:制定火灾、坍塌等事故应急预案,配备灭火器材和急救设备。
结构安全
临时支撑:加固过程中需设置临时支撑,防止结构变形或倒塌。
监测预警:对关键构件(如大跨度梁、柱)进行变形监测,发现异常立即停工。
环境安全
防火措施:焊接作业需清理周边易燃物,配备灭火器,设置防火隔离带。
防尘降噪:采取洒水、覆盖等措施减少扬尘,使用低噪音设备控制噪音污染。
四、质量验收与后期维护
过程验收
隐蔽工程验收:基础加固、焊缝质量等隐蔽工程需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隐蔽。
材料复验: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复验,确保符合设计要求。
竣工验收
结构检测:加固完成后进行全面检测,包括构件尺寸、焊缝质量、螺栓扭矩等。
荷载试验:必要时进行静载或动载试验,验证结构承载能力。
后期维护
定期检查:每半年或一年对加固部位进行检查,重点检查焊缝、螺栓连接和锈蚀情况。
防腐处理:对钢结构表面进行防腐涂装,延长使用寿命。
档案记录:建立加固工程档案,包括设计文件、施工记录、验收报告等,便于后续维护。
五、常见问题与预防
加固后结构变形
原因:临时支撑不足、施工顺序不当或荷载控制不严。
预防:加强临时支撑设计,严格按施工顺序施工,避免过早加载。
焊缝质量缺陷
原因:焊工技能不足、焊接工艺不当或环境湿度过高。
预防:选用合格焊工,控制焊接环境湿度,按规范进行焊缝检测。
螺栓连接松动
原因:扭矩不足或螺栓预紧力不均匀。
预防:使用扭矩扳手按设计值终拧,定期检查螺栓紧固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