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,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。那么,
钢结构耐腐蚀性较差主要受环境因素、材料质量、施工操作三方面因素影响,具体如下:

一、环境因素
湿度与水分:潮湿的空气、雨水等含水环境是钢结构腐蚀的主要诱因。当空气湿度超过钢材的临界湿度(一般为60%~70%)时,钢材表面容易形成水膜,进而引发电化学腐蚀。在沿海地区或化工区域,由于空气中盐分和腐蚀性气体含量较高,临界湿度更低,腐蚀问题更为严重。
温度:高温会加速钢材的腐蚀速率,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,腐蚀问题更为突出。
污染物:空气中的酸性气体(如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)、盐分、灰尘等污染物会附着在钢材表面,形成腐蚀介质,加速钢材的腐蚀。
二、材料质量
钢材本身的缺陷:如果钢材本身存在夹杂、气孔等缺陷,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损伤,都会降低其抗腐蚀能力。
合金元素含量:钢材中合金元素的含量和种类也会影响其耐腐蚀性。例如,磷含量在酸中会增加碳钢的腐蚀速率,而低合金钢中的磷在与其他元素(特别是铜)联合作用时,能提高钢的抗大气腐蚀能力。
三、施工操作
焊接过程: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渣、飞溅物等如果没有及时清理,会附着在钢结构表面,形成腐蚀源。此外,焊接缺陷(如焊瘤、咬边、未焊透等)也会引起缝隙腐蚀等问题。
涂装过程:涂装过程中涂料的选择、涂装质量以及涂装后的维护等因素都会影响钢结构的抗腐蚀性能。例如,涂料附着力差、涂层厚度不足或存在针孔等缺陷,都会降低涂层的保护效果。